是伊朗視覺藝術家,現在紐約生活和工作。她主要因電影、錄像以及攝影方面的作品而聞名.
娜沙特探索了成為一名流亡藝術家的矛盾:代言她同胞的聲音,但卻不能重返故土。在她的藝術中,她用女性強有力的影像探索了伊斯蘭革命之前後的變化,追蹤了政治上和社會上的巨變。
因為她有著獨特的背景:出生于一個富裕家庭的,在加茲溫在西北伊朗宗教小鎮長大。父親是一名醫生,母親是家庭主婦。
在她出國留學會帶伊朗時候,伊朗已經發生了革命的巨大變化,
失去本土文化和迷戀于外國文化,是巴列維王朝垮臺的兩大原因。在巴列維王朝時期,大部分地區尤其是文化和藝術中心嚴重丟失了本土文化以及西方化。“西方化”是該政權與西方在各種問題中保持聯繫的主要原因。
隨著伊斯蘭革命爆發,伊朗人民內在的文化精神和力量重獲新生,事實上,伊斯蘭革命尋求公正和抵抗外國文化的精神是伊朗和伊斯蘭文明反西方政權的遺產。隨著伊朗和伊斯蘭豐富文化的復興,在各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作為一個新的政治體制把文化和文化變化當作自己最基本的問題。
所以娜沙特的最早的作品是照片,如揭幕(1993)和女性真主(1993-97)系列,探索在有關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好戰在她的祖國的女性氣質的概念。與應對方式她正在經歷的文化和預伊朗的革命中,她被上升之間的差異,她開始了她的第一個成熟的機構的工作,在真主的女性系列,性的肖像完全由波斯書法覆蓋。她研究在社會,文化和宗教規範的穆斯林社團和一定的對立,如男人和女人的複雜性。娜沙特經常強調這個主題呈現兩個或多個協調的電影同時,通過圖案,如光與暗,黑與白,男性和女性創造鮮明的視覺對比。娜沙特也取得了較為傳統的敘事短片。
她使用波斯詩歌和書法元素進行她的創作,她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敘事性,讓人心裡一揪,仿佛她所講述的概念,殉難,流亡,身份和女性問題都深感其受。
正如她的作品一樣,她的影片也帶來很大的衝勁。狂喜,1999年
1999年,在她的錄像裝置的廣泛成功的結果是狂喜,希林·娜沙特實現即時名人作為一個主要的當代藝術家。惠特尼雙年展2000的一大亮點。這兩部作品,連同稍早湍流,組成一個三部曲的人的身份,在性別和文化,這在藝術世界的成見今天的心臟座落工作的差異屈折。第四薄膜,獨白,描繪了兩種形式的生命,現代與傳統,西方和中東之間徘徊的女人,既不其中她完全可以放棄。這四部電影制定這些衝突和緊張局勢非常高的藝術的象徵性條款,和生產方式,超出了他們當代的時事性,觸動我們的基本的人性。
2009年她的《沒有男人的女人》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了銀獅獎最佳導演
第一部長片是改編自伊朗作家莎納許·帕西普爾的魔幻寫實小說,小說在1989年被禁。影片講述1953年夏天四名伊朗婦女的生命奇遇,那一年美國中情局顛覆了伊朗政府,民眾支持的摩薩台政府被推翻,國王重新獲得權力。電影側重于表現每個女人的追求變化和神秘相遇,鼓勵女性與社會禁忌抗爭,謳歌自由。
一位婚姻不幸的中年女人、一位年輕應召女郎、還有試圖挑戰傳統的新女性,以及一心只想成婚的女子,這四位女性,人命際遇是如此殊異。時局正值空前混亂…,她們遇到彼此,也彷彿看到自由的曙光,藉由彼此慰藉、陪伴與依靠,得以從中抽取與男性威權抗衡的力量。
她的電影體現她如何 探索了成為一名流亡藝術家的矛盾:代言她同胞的聲音,但卻不能重返故土。在她的藝術中,她用女性強有力的影像探索了伊斯蘭革命之前後的變化,追蹤了政治上和社會上的巨變。提出的緊迫性,意味著他們感受到來著藝術家相稱的緊迫感。作為一名流亡藝術家,這一經驗讓她夾在兩種文化之間,同時也主導了她的創作,她的每一部分都塑造了她的身份和穆斯林婦女身份世界範圍內的複雜的社會,宗教和政治的現實,她的裝置和圖像抓住了人們,令人難忘,同時探索女性在伊斯蘭社會中的電影詩歌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塑造世界各地穆斯林婦女的身份的文化,宗教和政治現實化為令人窒息的強大表達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